□李剛
  又是一齣悲劇!受傷害的又是兒童。
  昨日上午,成都市某小區,一名6歲半男童從8樓墜下,經搶救無效身亡。記不清楚,關於娃娃墜樓的新聞,今年已經第幾次見諸於報端;而如何防範娃娃墜樓的探討,今年又進行了幾次。
  每一次都說血淋淋的教訓,但時間卻總能輕易將“教訓”抹去。
  說起兒童安全教育,就好像是在上演“狼來了”,說得嘴皮麻了,聽得人厭倦了。但悲劇,竟在不經意間,一次次地發生。每一個娃娃的猝然離去,給這個世界上留下了一個個殘缺不全的家庭,悔恨終身。
  每一齣的悲劇背後都有不同的原因。我們無法知道,男童究竟是為什麼從8樓墜下,警方表示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。而有事發小區的居民猜測,孩子可能剛起床,爬窗戶為了找大人,不慎墜落。如果是真的,這樣的原因更讓人痛心。我們忘記了:每一個孩子都是探險家,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,但對潛在的危險缺乏警惕和防備。孩子太小,他們起來後第一想法是要找家人,沒有回應時就想著如何出門,門打不開只好選擇窗戶。這個時候,一個普通的“家”對孩子來說就是個暗藏危機的場所。
  即便孩子從樓上墜下,也許有人會接住,也許有雨篷有樹枝會托住。正如3年前的“最美媽媽”,還有今年的5位“快遞哥”。但我們應該明白:並非所有墜樓兒童都有人接住,墜樓的風險往往時時存在,但“最美媽媽”和“快遞哥”的出現,畢竟只是“意外的存在”,而生命只有一次,“小鬼當家”只是個案,“威脅就在身邊”卻是普遍。
  痛定思痛,實際上,這些年發生的兒童墜樓事件多少都有人為因素,嚴格地說,這是嚴峻的安全問題,但並非是無解的難題。有人說,墜樓兒童的家中都沒安裝防護欄或防護網,我更想說,有無防護欄或防護網不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監護人心中都要有張無形的安全網,教養孩子,教在前養在後,不僅僅是養,更需要的是教,教會孩子生存的能力,自我保護的能力,哪些能做,哪些不能做,這該是監護人的職責。
  亡羊補牢,更要未雨綢繆。但願這一起娃娃墜樓的悲劇能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高度關註,我們再也不願看到孩子墜樓事件再次上演。
  (原標題:娃娃墜樓悲劇 但願這次是“絕版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n65qnyx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