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制晚報訊(特稿記者 蔣舉 辰光 記者 洪雪)1997年,胡流恩老先生在亞運村附近買了一套兩居室,當時總價100萬元,老兩口花了畢生積蓄買的這套房子,卻因開發商“換手”,房子遲遲不能交付。
  直到老先生2012年去世,也沒看上這房子一眼。胡大媽一家人為了老伴兒的臨終囑托,四處奔走尋求解決辦法,卻發現房子已經有別人入住。
  《法制晚報》記者上午獲悉,目前胡大媽已經打算起訴維權。
  事件緣起
  老人巨款買樓幻想安享晚年
  胡流恩先生是一名科技工作者,曾參加過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科研工作。從甘肅酒泉遷居北京,生活了幾十年,享有高薪待遇,但在他去世的時候,留給老伴兒和獨子的唯一遺產,只有一套遲遲不能收回的房子。
  從甘肅酒泉調到北京工作,胡老夫婦分得了一套位於朝陽區的福利房,面積雖小,但因只有一個兒子,一家人在這裡平靜地生活了20多年。
  1997年的一天,胡老拉著老伴兒神秘地說,有人告訴他,亞運村那邊有一個外銷房小區,據說品質特別好,只賣給外國人和港澳同胞,他都咨詢好了,在香港生活的姐姐,她的身份可以買,自己問了開發商,姐姐辦完手續之後,買房子可以用咱們的名字簽約,房子有點貴,總價100萬元,但是小區規劃設計得很好。
  一直在北京某大醫院工作的胡大媽,在單位福利房住了多年,從來都沒想過自己能買房子,聽胡老一說,急著就問:“100萬?咱哪兒有100萬啊!”
  看起來,胡老早就打定了主意,他對老伴兒說,現在住的這套房子,房改以後已經能轉讓了,位置不錯,20萬有人要,加上自己多年的積蓄,可以湊夠50萬元的首付款,另外幾十萬,可以找在廣東的哥哥和香港的姐姐借。
  簽訂購房合同
  繳納50萬首付
  胡大媽看著胡老幸福的樣子,想想他們相濡以沫幾十年,胡老只知道工作,很少在過日子上這麼用心過,“沒事兒,咬咬牙,怎麼都能扛過去”,胡大媽雖然不懂買房子的事兒,但為了他高興,就很痛快地答應了。
  1997年3月11日,胡流恩先生與北京德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《北京市外銷商品房預售合同》,雙方約定胡老先生購買其開發的位於朝陽區大屯路222號的現代花園金富樓5層E室,繳納50%的購房款約50萬元,其餘房款等1998年5月31日之前,開發商交房時繳納。
  多年維權
  工程進度停頓房子沒著落
  “早點睡,明天早點起,這幾天該蓋到咱家那一層了。”在周末的晚上,胡老經常這樣對胡大媽說。
  自從簽訂了購房合同,胡老經常拉著老伴兒去現場看樓房的施工進度。
  胡大媽說:“逐漸的,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叫我了,經常自己悄悄地跑去看房子,後來才知道,工程停下來了,房子不蓋了。老胡是怕我著急,一個人生悶氣。”
  胡老以前聽說過買房子遇到開發商破產的事兒,總覺得是小概率事件,不會落到自己頭上,現在看見“現代花園”工程擱置下來,開發商又不見了,才知道“大禍臨頭”。他從此再也不在家人面前說起這些事,也不帶著老伴兒去現場看了。自己承受著巨大的壓力,到各級政府部門打聽消息。
  歷經了許久,沒有任何人出來告訴他究竟該怎麼辦。全家人苦苦等待的交房日期到了,胡老終於瞞不住老伴兒和兒子了,他只好跟家裡人攤牌——開發商找不到了。
  開發商資不抵債老闆失蹤
  就在胡老先生四處找開發商的同時,很多為現代花園蓋房子的建築商和供應商也在找,更有一些銀行將北京德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告上法庭,要求償還銀行貸款。
  2006年5月17日,人民法院網發出公告,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通報,22家企業因拒不履行法院判決拖欠被執行款而被曝光,其中北京德華房地產公司因拖欠6.4億元而名列榜首。
  據當年的報道,二中院執行辦主任王懷勤介紹,二中院是從2004年開始接手執行德華房地產公司欠款案的。這筆債務是德華公司在負責開發建設亞運村現代花園項目時發生的,債權人分別是負責項目建設的建築單位和幾家銀行。
  王懷勤說,該公司法人代表已經無法聯繫上,法院已經對這個項目查封併進行評估,評估價格為3.2億元。
  根據北京市法院系統資料查詢到,2009年,北京江南綠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拍賣形式取得了大屯路222號(原現代花園)的部分房產。記者從北京市建設委查詢到,該項目現已改名為“四和院·一瓶”,開發商是北京江南綠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。
  多年艱辛維權老人身體累垮
  胡老先生終於被擊倒了。就在他四處奔走找回自己房子期間,由於精神壓力和過度辛勞,喉部和舌根部長期潰爛,2006年前後,他患上了口腔癌。胡大媽說,老伴兒得知房子停工了,嗓子就沒好過,她是個中醫大夫,明白老胡“著急上火”持續了那麼多年,引起病變是很可能的。
  幾次手術之後,胡老失去了說話的機能,而他臨終“說”的一句話,就是比比劃劃地告訴親人:“不給我房子,死不瞑目。”
  2012年底,為了這套房子奔走多年的胡老先生身患多種疾病,終於在遺憾中離世。由於不能講話,胡老去世前將房子的事陸陸續續寫給胡大媽和兒子小胡。
  胡大媽對記者講起胡老在生命的最後一刻,遺憾去世的情景。
  由於長期看病和治療,胡家的經濟日漸窘迫,為了節約成本,已經沒有住房的胡老,只能在河北香河租住一套兩居室,胡大媽給他找了一個人看護,自己以退休中醫的身份繼續打工掙錢。
  “還我房子”成了老人遺囑
  2012年12月的一天,胡大媽被電話叫了回來,看護的人說胡老好像不行了。
  胡老先生比划著讓老伴兒走到身邊,拼命地想跟她說話,雖然聽不清,但憑著多年陪伴的經歷,胡大媽知道,老頭子說的是:“還我房子!不給我房子,死不瞑目”。
  兒子小胡的工作,要求上班時間必須關手機,他是在下班後打開手機才收到父親病危的消息,從北京迅速趕到香河,爺倆沒見到最後一面。
  胡大媽傷心地對他說:“你爸爸說的最後一句話是‘還我房子’”。
  胡老先生去世後,胡大媽和兒子小胡為了完成他的遺願,接過一堆厚厚的資料,開始了漫長的維權之路。
  記者探訪
  新項目開發商
  不理老業主
  料理完老爺子的後事,小胡便開始“找回房子”的工作,他不想讓老母親像父親一樣為房子再傷到身體。
  小胡說,他們幾次找到“四和院·一瓶”項目,開發商江南綠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都不與他們洽談,接待他們的只是物業公司,每次給物業留下情況說明和聯繫方式,要求開發商出面洽談,都沒有任何回覆。
  2014年3月27日,法晚記者陪同小胡來到了位於亞運村大屯路222號的“四和院·一瓶”小區,查看1號樓505室的現狀。
  小胡按響了1號樓505室的門鈴,發現有人應答,打開門的住戶自稱姓楊。小胡與對方說自己是業主,有購房合同,問對方是通過什麼手續入住此房的。住戶不回答小胡的問題,卻打電話叫來了物業公司保安,物業公司的負責人看了小胡手裡的購房合同,也無法解釋現在的住戶是通過什麼手續住進來的,只是強調會把問題向開發商反映,促成雙方早日會談。
  而小胡堅持去物業公司辦公室,要求查看楊姓住戶的入住手續。在物業辦公室僵持了一個小時之後,物業終於口頭承認這套房是開發商安排人住的。
  項目售樓處未予回應
  小胡對記者說,這套房子在他們老爺子名下,新開發商接手以後既沒有繼續履行合同,也沒找他們商量解決方案,現在反而將房子給自己的人住。
  在這個每平方米7萬元的地段,10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可以租5000元以上,雖然開發商沒法取得產權和銷售權,但是也不配合業主辦理購房手續,就這樣“以逸待勞”地收房租,無限期地拖延。
  2014年4月15日,《法制晚報》記者撥打了“四和院·一瓶”售樓處的電話,就1號樓505房間為何有人居住的問題要求採訪開發商,接電話的女士自稱是銷售部的工作人員,只能將問題轉達,自己無權回答。記者留下聯繫方式和具體問題,但在發稿之前,沒有接到開發商任何方式的答覆。(下轉a16版)
  文並攝/特稿記者
  蔣舉 辰光
  記者 洪雪
  製圖/廖元  (原標題:買房15年 到死沒住上 花畢生積蓄買房 因開發商破產不能交付 房子已被別人入住 “還房”成老人遺囑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n65qnyx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